設為首頁 繁體中文 用戶登錄
                                    您現在的位置: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中學 > 教學科研 > 正文
                                    高效課堂概述
                                    作者:佚名    教學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1213    更新時間:2016/7/12         ★★★

                                    高效課堂概述

                                     一、高效課堂內涵

                                    (一)課堂實然目標:課堂教學改革走過了一條從傳統低效、負效課堂→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過程。通過改變課堂結構,旨在最大幅度提升單位時間效益,原則是讓每一分鐘都有價值意義。唯此,才有可能把學生從時間+汗水的應試模式中解救出來,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睡眠、健康、靈性、興趣、發展還給學生。

                                    (二)課堂應然目標:課堂教學改革走過了另一條從單純追求掌握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終身發展能力的路徑。課堂教學的核心應該是體現課堂真正意義上“質”的飛躍——課堂即成長,即從關注知識,到關注獲得知識的途徑、方法、能力,關注人的可持續發展和精神成長,關注“人”本身,因而高效課堂才會被描述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我們認為,課堂破局的真正關鍵取決于“學習能力”,只有“會學”才能減少對“教”和“師”的絕對依賴,打破教師專業化水平對學生發展的框定、抑制。因而我們主張素質教育的主要素質是“學習能力”。課堂一旦墮落為“知識本位”時,教學就變成了灌輸和死記硬背,學生便變成了“知識的奴仆”,教師則變成了“知識的販賣者”和“二傳手”。而唯有敢于把學習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的課堂我做主,讓學生去“經歷”、“體驗”,學習的過程才充滿生命的律動,因律動而感動,又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動和靈動。所謂學生主體,即包括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性”應始終在課堂上得到最大可能的貫徹和體現。

                                    (三)高效課堂的特征: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主動是學習狀態,“主動”會激發潛能、樂在其中個,帶來效益、生成能力;生動性,是追求課堂的情感價值,突出“學樂”和“樂學”,學習如飲甘露瓊漿,變“怕上學”為“怕下課”;生成性,課堂要敢于變各種“句號”、“嘆號”為“問號”。追求“主體多元”,鼓勵不同個性的學習見解,讓思維激蕩思維,讓思想沖撞思想,讓方法啟迪方法。課堂的智慧、高潮、價值盡在“不可預設”的“現場生成”上,一切的預設應服務于“現場”,而不是讓“現場”服務于預設。

                                    (四)概念概述: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超市:體現的是對“學生”和“學習”的尊重性、選擇權、自主性,同時要求課堂呈現出豐富性和多義性,琳瑯滿目、各取所需,謂之知識超市。

                                      狂歡:從“知識”到“生命”,課堂認識、思想、價值的變化帶動課堂發生“質變”。課堂是學生成就人生夢想的舞臺,是展演激揚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靈魂的跑馬場。

                                    (五)高效課堂的支撐:新課改理念。它是對素質教育內涵和新課改理念的“實踐表達”。新課改主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課堂的“六字真言”,落實成方法恰是——群學、對學、群學,自學、展示、反饋。新課改的核心是學生主體,高效課堂的理解是“學生是最主要的教學資源”。

                                      高效課堂的變革意義體現在:重建教學關系,即變“教中心”為“學中心”;重建師生關系,即變“師中心”為“生中心”。

                                    (六)目標: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讓教育回到“以人為本”上來,建構“四新”教育學,即新教師、新課堂、新學校、新學生(本書有具體論述)。

                                      二、行動研究計劃的七大關鍵詞

                                     (一)定位:致力于“讓理念落地”和“途徑和方法”的探索與應用。今天的教育缺失的不是理論、理念,而恰恰是思想、觀念,方法、操作。讓理念落地,轉化成課堂教學行為才能讓理念“魚游大!,并顯現出理論的價值,因此呼吁專家應學習袁隆平,把科研搬到田間地頭,理念唯有在實踐中生根,才可開花結果,而教育的變革終究不是技術的革新,而是觀念的再造和新思想的形成。

                                    秉承行動研究風格,讓一切的實踐“皈依行動”,推進課改的田野研究,唯有找到實踐操作的“入口”,課改才可能從象牙塔里走出去,并“活”在課堂。

                                    (二)聚義:課堂聚義、摟抱發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長

                                    以課為媒,立足課堂,從問題入手,以方法解決。

                                    問題即課題,行動即研究,發展即成果。

                                    以“新課改”為指導綱領、以《中國教師報》為精神動力、以“中國名校共同體”為行動引領、以廣大的課改學校為群體力量,促進“新學!、“新教師”的成長;用“新課堂”為“新學!弊⑷搿靶孪M;從而催生“新學生”、“新人類”族群的成長壯大,讓教育體現出應有的人性道德、散發出生命蓬勃的活力;讓教師感受教育生活的幸福,讓學生盡享成長和發展的快樂。

                                    (三)模式:五步三查模式

                                    1、模式簡述:第一步,依照導學案獨學,找出學習困惑;教師“一查”自學進度、效果。

                                          第二步,圍繞困惑進行對學、群學。

                                          第三步,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組織下,“展示”學習成果,謂之“小展示”;教師“二查”展示學習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

                                          第四步,教師根據小展示暴露出來的近共性問題,組織全班“大展示”。

                                          第五步,學生歸位,整理學案、整理糾錯本;教師利用對子進行“三查”。

                                    2、五步三查模式是課堂操作的抓手,是課堂教學的教之“規”、學之“范”,是教育規律和學習規律的具體體現。

                                    3、主張模式并非“唯模式”,尊重模式便是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學生主體,尊重“三效”:效益、效果、效能。

                                    4、學校的產品是課堂,模式是“生產標準”,是評價課堂的“短兵器”。

                                    (四)操作:高效課堂模式的“四評”與操作技法

                                    四評:

                                    1、自學三要:圍繞導學案預習、自主解決50%問題、標注出疑難問題。

                                    2、課堂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3、小組三評:互動溫度、拓展寬度、生成的高度

                                    4、展示三性:展示選擇近共性問題、強調展示過程中的互動性、追求生成的價值性

                                    操作:抓兩頭、促中間。

                                    抓兩頭:一頭是課前導學案編制、一頭是下課前的達標測評;

                                    促中間:課中學習追求自主、主動、生動。

                                    (附):

                                    課堂三看:看自主程度、看合作效度、看探究深度。

                                    注:繼續沿用《高效課堂22條》所列的標準。

                                    1、看學生參與的人數多少?是100%還是大于或者小于100%,要求一節課參與人數不少于120次。

                                    2、學生參與的質量如何?“質量”指標體現在表達能力、情感態度、書寫板書、是否有知識性錯誤。

                                    3、導學案或者預習筆記的檢查。這是五步三查中的“第一查”,教師要依據這一“查”,而決策課堂導入、環節安排等。

                                     小組三評:互動的溫度、拓展的寬度、生成的高度。

                                      注:小組學習決定著高效課堂的成敗。對于已經實施了高效課堂的學校,也必須進一步研究、利用好小組學習這一形式。如何分組、怎樣結對?組與組什么關系?組內對子是什么關系?怎樣組織對子測評?對子與對子是什么關系?

                                        1、所謂互動溫度,是指學習氛圍和學習狀態,要高度重視“溫度”,人聲鼎沸、吵翻天才體現出“狂歡”意味。

                                    2、拓展,既要寬度也要深度。所謂深度,要敢于讓學生向未知領域義無反顧地行走下去,學會較真和鉆牛角尖。所謂寬度,是指知識點與點的黏連,條與條的鉤掛,塊與塊的整合,類似滾雪球,越滾越大、越連越寬。

                                    3、生成什么樣的高度?要堅決摒棄單純的知識性學習,從三維的角度去考評價值性。要從“專題”、“專項”、“專利”、“專著”的成果性上來審視高度。

                                        展示三性:選擇“近共性”問題、強調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性、追求生成的價值性。

                                      注:展示即“發表”。發表即為了實現心靈的“獲取”,通過同伴評價來滿足和收獲某種心理、情感期望。 

                                       展示是解決學習內驅力的最好手段,是一把“金鑰匙”,千萬不可看輕展示。另外,展示還是學習成果的最直觀暴露,是教師進行學情調查的直接途徑,是教師課堂決策的依據,是教師教學智慧的發源地,是學生獲得學習情感支持的化學分子,是課堂抵達“知識超市、生命狂歡”的保證。高效課堂的別名又叫“展示課堂”。缺少了展示,就等于“離魂寡居”,課堂就會變得“灰冷陰暗”,沒有展示的課堂是畸形的課堂,是“死課堂”,是遠離了人性的課堂,是沒有溫暖、力量、活力的課堂。

                                      1、展示要依據學情調查,找到帶有普遍意義和近似性的“問題”,都會的不展示、都不會的更不展示,最容易出現歧義的或者核心的知識才拿出來做展示,生成空間較小的比如定理定義一般不做展示。

                                      2、千萬要注意展示者與參與者的互動關系。要努力杜絕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現象。展示要形成集體參與效應,展示不是看表演,而是一窩蜂上陣。展示要既“互”更“動”。

                                      3、展示不是漫無目的、信馬由韁,是“坡上放羊”,雖無繩卻有線,要杜絕“無主題”展示,本來是說“西瓜”,結果由“西瓜”到“瓜子”,最后變成了“爪子”,這樣的展示表面看起來很熱鬧,但價值不大! 

                                    (五)路徑:臨帖——入帖——破帖

                                    我們主張學習比較好的策略是“拿來主義”,學習高效課堂要先找到“帖子”,“帖子”即五步三查模式,比照帖子,先臨帖、再入帖,然后破帖。

                                    學習是為了破帖,形成自己的自主課堂特色,走向“新學!狈疥。

                                    (六)成效:通過打造高效課堂,實現“零作業”,“放生”學生、解放教師;通過幫助核心!捌铺毙纬勺灾髡n堂模式,催生課改“新學!卑l展。

                                    (七)意義:推動教學方式的轉變,用課改從“根本上”促進教育的公平、進步和“均衡發展”。

                                    三、中國名校共同體2012度行動研究——改造我們的課堂

                                    主題詞:零作業  破帖   區域合作  樣本

                                    (一)向課內45分鐘要效益,改革傳統教學時間+汗水,教師一言堂、滿堂灌、題海戰術等舊模式,力爭所有參與實驗的學校能借助高效課堂普適性模式,實現“零作業”目標;

                                    (二)對中國名校共同體分布在22個省市的近百家核心校,“催生助產”其盡快“破帖”,生成各自具有教學特色的新模式;

                                    (三)探索和推進區域課改合作,為提升教學質量、實現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提供新的路徑;

                                     ()盡快出臺小、初、高三個學段的課改行業標準,做好新課改的實踐推手;

                                    (五)為參與實驗的學校提供教室文化、校園文化設計標準化的“CI模板。

                                      四、關于高效課堂

                                    (一)高效課堂的靈魂

                                    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這十六個字代表著一切的方法和出路。

                                    相信學生才是“師德”。傳統課堂也有文化,一般叫“不相信學生”文化。

                                    解放學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學應該叫“教育解放學”。

                                    利用學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頭,更是教師的教學藝術。要利用好學生的前提是“研究”學生,研究學情和學法。

                                    發展學生是教育的根本。發展什么?課堂的目標是六個字:興趣、能力、知識。

                                    (二)、高效課堂建構重新建構兩個關系

                                    “兩惟”觀:圍繞“十六字”靈魂,從“惟學”建構教學關系;從“惟生”建構師生關系

                                    1、改變學習狀態就是課改: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

                                     2、“兩惟”實現教的方式轉變、學的方式的轉變、評價發展的轉變、發展方式的轉變;

                                    3、在“兩惟”觀念下解讀主體與主導關系:教師的“角色即人格”,“高效教師”的三種素養——人格、性格、專業化;

                                    4、教皈依于學:限制“講”是為了保障“學”,教是為了不教,不教才能保障權益,“放手”才能學會“走路”;

                                    5、模式是生產力:解脫學對教的依附,解脫教師的“責任”和壓力;

                                    6、專業化和教學藝術順從于模式:讓“學”和“模式”發揮效能;

                                    7.要明確“通過學生發展帶動教師專業化發展"新思路。假如一味發展教師的表演水平,才能更有助于霸占講臺,而教學最終應落腳在“學生”身上,是研究如何“學”才能更好。唯有這樣,才可以很好規避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而制約教學質量的問題,我們的主張是讓學生直接和學習對話,即教師放手發動學生“一傳”,堅決摒棄讓教師充當知識的“二傳手”和販賣者,中國農村教育的振興和根本解決之道或許就在這里。

                                    (三)、高效課堂強調“三段一體”

                                    完整的課堂是指將“課中45分鐘”向前后延伸,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構成一個整體概念。

                                    課前教師“三備”:編制導學案——備學習目標、備學情、備學法指導;

                                    課中促進“開放搞活”;

                                    課后學生“自查、修復”——整理糾錯本、整理學案,發揮課代表、小組長、對子三種作用。

                                    (四)、高效課堂“課中”注重教師“四主”

                                    學案主導:導學案導學,重在“導”,圍繞“學”,導是手段,學是目的。

                                    學習主動:把學習還給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思路、包容錯誤、鼓勵創新,注重“三開”:開放、開竅、開心。開放才能解放、解放才能“開竅”、開竅才能“開心”

                                    問題主線:圍繞課堂暴露出來的問題,抓住問題“拓、挖、思、悟”,不厭其煩、“無限”放大、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活動主軸:“三動”——身動、心動、神動,一切圍繞“學”動,組與組、對子與對子、生與生、生與師互動交流

                                    (五)、高效課堂的五個教學原則

                                    1、分層原則:分層目標、分層學習、分層達標、分層訓練

                                    2、選擇性原則:“超市”體現出的學習自主性、選擇性、創造性

                                    3、整體教學原則:整合教材、知識遷移,上掛下聯、左顧右盼、舉一反三

                                    4、展示教學原則:展示解決了學習內驅力,展示是發表

                                    5、反饋調節原則:注重問題暴露,強調“當堂決策”

                                    (六)、高效課堂的六個基本觀點

                                    1、現象診斷:教育的“課堂并發癥”

                                    2、輕負高效:學校的“產品”是課堂

                                    3、評價系統:以學評教、學生主體

                                    4、素質教育的“素質”是學習能力

                                    5、基礎教育的基礎是“能力和發展”

                                    6、開放程度決定了教育的高度

                                    (七)、高效課堂具體操作的七個“技法”

                                    1、團隊合作:異質同組、同質結對,分組合作、生生互動兵教兵:

                                    2、學習“三式”:獨學、對學、群學

                                    3、課堂“三寶”:活頁夾、雙色筆、糾錯本

                                    4、教學“三環”:預習、展示、反饋

                                    5、導學案是路線圖、學情調查是教學起點、達標測評是立足“實然”

                                    6、教師主導:精講、點撥,及時評價、師生互動師亦生

                                    7、模式之“神”:注重模式、不惟流程:大展示與小展示

                                    ()、高效課堂的八大妙處

                                    1、解決了素質教育與應試的沖突

                                    2、解決了教師發展與學生發展的沖突

                                    3、解決了學生個別發展與全體學生發展的沖突

                                    4、解決了學生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沖突

                                    5、解決了師資不足、受制于教師專業化水平較低等學校發展的現實困局

                                    6、變厭學為樂學,厭教為樂教,改善了師生關系,讓學校充滿了魅力。

                                    7、解決了知識與能力結合的難題,把時間和能力還給了學生

                                    8、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

                                     (九)高效課堂推進九步程序

                                     “明確課堂主體(學生)”→“圍繞導學案自學(獨學)”→“自我發現問題(試用雙色筆標出自己的學習困惑)”→“自主解決問題(對學、群學)”→“展示解決方案(組內展示與全班展示結合)”→“學生歸納提升(師生生成)”→“教師評價反饋(對子互評檢測)”→學生整理學案(對殘缺知識修補)課后分層訓練(畫知識樹或者完成計時訓練)。

                                     

                                     

                                     

                                    教學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1. 上一個教學: 沒有了
                                  2. 下一個教學:
                                  3.    網友評論:(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數據載入中,請稍后……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網站管理 |

                                    版權所有: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中學 陜ICP備12006704號 聯系電話:0911-3385556 學校信箱:yazyfz@163.com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