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繁體中文 用戶登錄
                                    您現在的位置: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中學 > 教學科研 > 學習園地 > 正文
                                    對崔其升的兩次電話采訪
                                    作者:教學處    教學來源:轉載    點擊數:1627    更新時間:2017/3/31         ★★★

                                    東 風 窗

                                     

                                    2017年第2期(總第133期)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中學    O一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各年級部、教互研組、全體老師:

                                         第一期《東風窗》刊登了李鎮西的文章“沒有‘神話’,談何‘破滅’?”,文章深刻分析了高效課堂的本質及杜郎口改革的精髓,對我們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期刊登李鎮西對崔其升校長的兩次采訪,以使大家了解杜郎口中學目前的情況。

                                     

                                     

                                     

                                     

                                     

                                    對崔其升的兩次電話采訪

                                    □李鎮西

                                                 

                                                  第一次(20161225

                                     

                                     李:現在杜郎口中學的情況怎樣?

                                    崔:很好,我覺得比過去更好了。

                                    李:更好了?哪些方面?

                                    崔:我覺得就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老師的修養,老師們對待工作就是把自己的最大價值釋放出來,具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工作狀態。原來可能還有個別老師打自己的小算盤,要謀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現在絕大多數老師這一塊已經修煉了,不再為個人利益去盤算,認識到我活著就得多做有益于人的事,做教育,我得為教育做貢獻,我得把這些孩子最好地培養。最近這幾年,絕大多數老師就不為個人的私利,不為功利了,就一心一意地想把自己工作的價值、意義最大化。

                                    最近外來參觀的少了,也有來的,而且來的都很感動,感動于一個公辦學校老師們的工作狀態。因為有的學校出人不出工,出工不出力,在單位吊兒郎當混,混退休,等好事。而杜郎口呢,老師們積極主動忘我忘名忘利負責任敢擔當實現價值的最大化正好在這一塊,和現在這個社會主義價值觀就是吻合的。

                                    這幾年我也是狠抓人心的凈化。我29歲患上糖尿病,我說我可能早一些時日離開人間,我來這人世上一遭,對社會、對孩子能做一點事情,有價值。我把我這個思想逐漸給老師們滲透,他們也感覺到了,我多做事兒,我做的成績大,覺得我幸福,快樂,內心有一種存在感,成就感。形成了一心一意為公,為工作著想的文化氛圍。有個內蒙來的李翠云老師,來杜郎口一個月了,在這兒掛職。深入到學校內,并且教了英語的學科,她很有感觸,也很感動。

                                    李:你們那里現在參觀的人不如過去多了,但陸陸續續還是有,是吧?

                                    崔:有。上一周北京懷柔就來了15個。再上一周,云南貴州,都有。人數是少了,但沒有間斷過。

                                    李:你們教學上,你剛才說兩個方面的變化,一個是老師,第二個呢?

                                    崔:第二個就是教學。我覺得這個教學吧,老師的最大職責,不是授課,而是把孩子的求知欲、表現欲、上進心激活,孩子在這幾十個同學的班里不能落伍,有一種技不如人,覺得愧疚,我得積極向上、進取,在孩子內心當中,這個給他喚醒出來,這是前所未有的。孩子都是在自主、自覺、自愿的學習狀態當中,沒有老師外力的強加,現在逐漸把課堂做成了擂臺賽、比武場、演講會,課堂上人人都是一分子,一個也不能少。每個同學都把自己的才華,潛能,挖掘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證明自己在這個班里也不是別人看不起的那一位。這一塊有大的進展。

                                    孩子對他的學習是一種非常自愿的事。他內在有動力。不是給他講紀律,講學習的重要性,學習不好甚至還把家長叫來這種,不是這樣子的。

                                    李:課堂結構是不是還是原來那種,我們當時來看的幾大塊,336模式。

                                    崔:沒有了。剛課改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個依托,沒有一個可參照的模式,往往很難推行。通過實踐,逐漸培養走出來一大批名師。一開始是有這些模式套路,但現在沒有了。

                                     

                                    比如以前的節假日,學生在家里有兩個任務,一個是復習學過的知識,一個是預習沒有學過的知識,也就是自學。村兒里有幾個同學,外語學不會,可以幾個同學互相碰撞碰撞,合作學習。甚至還有高一級的學生也在這個村尋求幫助,鄰村有表兄弟前往請教,自學基本上都差不多了。今年暑假里,就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就整個暑期學下一學期的功課,開學的第一二天,全校八九年級考了個試,100分滿分,平均分都在70分以上。這是一節課沒上過,孩子都能做到這份上。

                                    李:你們這個課堂結構,是以老師講為主呢,還是以學生學為主,還是師生共同怎么樣?有沒有一個大體的流程是跟原來不一樣的?

                                    崔;原來時間分配,老師講五分鐘或十分鐘,現在都沒有具體的規定了。都是以學生為主,學生能自己學會了、掌握了那是最好,萬一這個地方過不去,老師可以和他分享自己學習的成果,而不是傳統那種我講你聽,現在有互動,學生為主體。個別時候,師生是互動的。

                                    李:你們現在的升學率在當地還是很好的,是吧?

                                    崔:當初我們招入的新生小學畢業考試的時候,全縣倒數。2016年初中畢業的孩子呢,今年中考是全縣第三。就是這些年合起來,我們學校升學考試都在前5名吧。也算前茅了。

                                    李:你們這個生源也無法優化,像其他學校那樣,是吧?

                                    崔:沒法優化。全部都是本鄉鎮小學畢業生,全部入學,義務教育。沒有擇校生。

                                    李:他們很多人質疑,就是杜郎口過去從表面看是學生在學,其實是加班加點在補課,包括晚自習。

                                    崔:不是這樣,純屬謠言。

                                    李:我記得你當時說過一句話,說好多老師到這兒參觀是住在這兒,你們要是加班補課,是看得見的,是吧。

                                    崔:對。

                                    李:我理解你今天說的意思了,老師精神面貌變了,學生精神狀態也在變,他們自己的那種上進心、學習的那種動機,是吧?

                                    崔:是的。

                                     

                                                      第二次(201713

                                     

                                    李:你們現在那個課堂教學模式還是原來的336是吧?

                                    崔:不是了。

                                    李:那你們現在的課堂模式有什么特點呢?

                                    崔:自主式的學習。

                                    李:老師講不講呢?

                                    崔:老師不講。老師有三個作用:第一是課堂的組織者;第二是當學生遇到困難、遇到邁不過去的坎兒之后,他做一個點撥;第三是分享,他自己有靈感,有超越學生的地方,分享給大家。

                                    李:我能不能這樣理解?現在的課堂上,老師是這三個角色,也不排除他分享的時候可以多講幾句,也沒有限定比如只能講5分鐘。他講多少,完全根據學生的情況而定,是不是這個意思?

                                    崔:對。

                                    李:我還有個問題,你們為什么想到要把原來的那個改成現在的呢?

                                    崔:一開始吧,老師在那個傳統觀念的前提下,轉變不了學生,F在呢,他已經轉變了,轉變了就放開了,就不給老師施壓,提硬性要求。

                                    李:我理解的是,不同的歷史階段,當時的需要,是為了達到目的。目的是要讓老師轉變觀念,現在是轉變觀念了,就給他一個自由,他就不容易回到過去了。是吧?

                                    崔:是。

                                    李:你們大概什么時候轉過來的呀?

                                    崔:2013年、2014年的時候吧,一直轉到現在。

                                    李:不同的階段,達到目的了,便采用新的課堂形式。這應該是往前推了一步。

                                    崔:對的。

                                     

                                     

                                     

                                     

                                    教學錄入:jxky    責任編輯:jxky 
                                    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1. 上一個教學:
                                  2. 下一個教學:
                                  3.    網友評論:(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數據載入中,請稍后……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網站管理 |

                                    版權所有: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中學 陜ICP備12006704號 聯系電話:0911-3385556 學校信箱:yazyfz@163.com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