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教師專業成長的步伐?我校在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促進教師角色轉變
角色轉變需要觀念引領,我們在全體教師中開展教師專業化問題大研討,開展專業化技能展示活動,如“優質課比賽”、“三筆字比賽”、“演講比賽”、“團隊會設計比賽”等。使全體教師確立教師專業化發展理念,明確教師必須經過專門訓練才能逐步成熟,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學會尊重和欣賞學生,努力從“教書匠”角色向“學者型”、“專家型”角色轉變。
建立一套動力機制
有研究表明,個別教師的專業成長是通過個人的內驅動力來實現的,而多數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則需要外部動力系統的支持。學校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動力機制主要有:外出學習制,對在教學、管理、科研方面有成績的優秀教師給予外出進修機會,近3年先后選送多名教師參加省骨干教師培訓或到高校研修;學歷提升制,鼓勵教師提高學歷和學識水平,對參加學習的教師,學校按比例報銷學費,保障福利待遇;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對教師學習、教學、考勤、科研、學生評價等各項內容進行綜合考核,作為評先、評優和晉職的依據;目標管理制,根據不同學科和不同職稱的教師,制定切實可行的具有挑戰性的管理目標,如師德建設、科研任務、觀摩課及研討課等,激發教師專業化成長。
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學校開展各種校本研修。如青年教師拜師制,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教學技能培訓制,通過網絡、講座培訓、教學觀摩等方式構建學習平臺,讓教師掌握新的教育科學理論和新的教學方法;五課功培訓制,五課功包括備課、上課、聽課、說課、評課,每年對青年教師培訓一期,每期3個月,每3年一個周期,培訓滿一個周期的青年教師方可結業;副班主任制,即青年班主任上崗前要先當副班主任,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事物,通過考核才能升任班主任;教研活動制度,每周四晚上以學科為單位開展教研活動,每周有主題,周周有記錄,新老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每周一課制,每周三下午第二節,挑選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講觀摩課,全校教師統一聽課,周四晚上教研活動時將評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利用校園網開展教育論壇、博客、聊天等活動,為同伴互助開通各種渠道。
在教科研中成長
有資料表明,一個教師的成長分3個階段:關注個人階段、關注教學階段、關注學生階段,大約需要8年時間。教師需要在問題中確立課題,在教學中開展研究,在成果中體現成長。
在問題中確立課題,學校教科室對每項課題都進行指導和跟蹤檢查,通過聽課,學生問卷、學業考核、素質比較等方式檢驗科研成效,對成功課題給以推廣和獎勵。3年來,學校先后有26項市級以上課題結題,如“學科素質課堂教學模式”、“德育途徑和方法研究”、“語言文字工作研究”、“學生作文研究”、“團隊工作研究”、“班主任工作研究”等,獲得了豐碩的成果,通過課題研究,成長了一批教學、科研骨干。
原文載于:《中國教育報》2008年7月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