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喚醒 —— 課堂教學的真諦
——《特殊的葬禮》教學談
通用學校 丁亞鋒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要著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際上就是激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之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研究者。倡導積極、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是喚醒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情感,使之成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推動者。
下面以《特殊的葬禮》一課來談談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而來激活學生思維,喚醒學生情感的。
一、鼓勵質疑,引導發現,明白“該學什么”
自主意味著每個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意味著主動探究,意味著教師要尊重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見解。
《特殊的葬禮》一文講述的是在世界第一大瀑布——塞特凱達斯瀑布頻臨枯竭之時,世界人民匯集在瀑布下為大瀑布舉行葬禮,以喚起人民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意識。“特殊”是課文的題眼,也是縱貫課文的文眼。在揭題讀題之后,我就問:“讀了課題,你想從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學生一致認為“這葬禮特殊在哪里?”是理解的重點。老師在此時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了肯定“同學們和老師想到一起去了,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善于從題眼、文眼中發現學習的主線。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看看這葬禮到底特殊在何處?”這樣的交流語言,不僅滿足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還把教師和學生融為同一種角色,讓學生在平等的心態下,在寬松的空間中參與學習。
二、小組學習,主動探究,交流“特殊在何處?”
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氣氛。”這種氣氛在“一言堂”上是不可想象的。“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所以課堂上除了營造一種和諧的、師生平等的學習氛圍,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提供互動、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情趣盎然地自主地參與討論,生動活潑暢然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一般,我會采用小組學習比賽的方式,為學生創設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施展的空間,為學生提供競賽的舞臺。
在明確該學什么之后,我對大家說:“現在請同學們四人小組學習課文,邊讀邊想想,這葬禮特殊在何處?請組長做個歸納,你們發現幾點特殊之處。小組和小組之間來個競賽,看哪組發現得多,哪組的發現更精彩!”在這種競賽機制的激勵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小組學習,小組討論的氣氛異常熱烈,在主動的探究中獲得,領悟。
繼而進行班級的討論,小組和小組之間的學習競賽匯報。最后總結出有以下幾個特殊之處:1、葬禮的對象特殊:塞特凱達斯瀑布;2、葬禮的地點特殊:巴拉那河上;3葬禮的主持人特殊:巴西總統費格雷特;4葬禮的出席者特殊: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十名生態學環境學的專家教授和大批熱愛大自然的人。
在班級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和學生之間互相補充,相互認同,在不斷的否定和肯定的過程中,共同提高。學生的思維轉得飛快,表達流暢自如,個個學生都躍躍欲試。學生在這樣的自主探究中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感受到了研究的喜悅。
三、品讀字句,體驗情感,感悟“為什么要舉行這個葬禮?”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要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中悟語,讀中悟情,從而落實對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前段交流總結之后,師生不禁同時發問:“這到底是條怎么樣的瀑布?值得舉行這樣的葬禮?為什么要舉行這次葬禮呢?葬禮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這時,師語:“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這大瀑布的曾經輝煌,再來看看它的現在,想想不久以后大瀑布可能會面臨的境況,就能明白為什么要舉行這次特殊的葬禮,自然就領會到了這次葬禮的真正目的所在。”
接著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2、3、4自然段,找出描寫瀑布樣子的詞語、句子。從師生的交流中理解了“滔滔不絕”、“一瀉千里”、“雄偉壯觀”、“從天而降”、“巨大水簾”等詞語,理解了比喻句“它像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交流,通過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等不同的朗讀方式,體會大瀑布由雄偉走向枯竭給人們帶來的哀傷。這時的教師充分走進了學生中間,融入了學生的學習,和學生一起參與朗讀,參與討論和評價。
學生通過讀文、交流、討論,理解了大瀑布從曾經的輝煌走向如今的枯竭,主要是因為人為的資源浪費和資源破壞。慘痛的教訓喚起了人們的覺醒意識,他們認識到了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匯集在大瀑布腳下,為即將枯竭的大瀑布舉行葬禮。因此,葬禮的真正目的是號召人們以大瀑布的悲劇為教訓,喚醒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并以實際的行動來保護環境,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四、聯系實際,觸動內心,談談“愛護地球,我該做些什么?”
從生活中學語文,從語文中學生活、體味生活,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已經成為現代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和學生一起討論、交流“保護環境,愛護地球我們該做些什么?”通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保護環境要從身邊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亂丟一張紙、不浪費一滴水、不破壞一棵小樹苗……并且和學生一起擬訂了一份“綠色宣言”,這樣的交流不僅使學生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更可喜的是讓學生在自身的行為和習慣上有了一個明確的導向。“文”“道”相結合,把教育的功能落到了實處。
整個課堂,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在與同學、與教師的互動和交流中充分釋放出精神活力,大膽地表達,淋漓地描述,盡情地感悟。而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也逐步培養了教師從善如流的豁達態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活了學生,也喚醒了教師,讓課堂煥發出勃勃的生機。激活師生,喚醒師生,乃課堂教學的真諦。